本报记者 刘 萌
4月18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3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9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3月份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但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保持增长,显示出外国投资者对在华长期投资的信心。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显著增长,预示着前期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具体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15.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933.3亿元人民币。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786.1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00.5%、63.8%、42.5%和12.4%。
近年来,服务业在我国吸收外资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外资的主要流入领域。
4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称,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将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苏州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同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复制推广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的通知》,总结推广QFLP余额管理制度创新等9条经验,引领和带动全国服务业开放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已走过10年历程。试点地区产业开放水平领先,服务业吸引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已成为服务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宋思源同时表示,相较于过往的示范经验,9条新经验在政策理念上,更注重要素流动、商品流通和政务服务的协同推进,强调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在受访专家看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是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陈建伟表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的快速增长,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体现。中国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营造了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和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技术密集型外资流入。具体来看,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领域使用外资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外资正积极布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赛道。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良好的科技产业生态,提高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各地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内外资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此外,从来源地看,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56.2%,欧盟地区对华投资增长11.7%,瑞士、英国、日本、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6.8%、60.5%、29.1%和12.9%(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陈建伟认为,投资来源地呈现多元化趋势,东盟和欧洲地区对华投资大幅增长,有效对冲了部分国家投资下降的影响,展现出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向更广泛的范围拓展。
有话要说...